健脾化痰行气法治疗妇性更年期郁证
患者,女,50岁,2022年8月04日初诊。主诉: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半年。患者半年前退休后出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少语,渐次出现心烦抑郁,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焦虑症,服西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服药后觉胸闷纳呆,自行停药。近日难以入睡甚或彻夜难眠,情绪低落,心烦抑郁,时觉胸闷心慌,纳呆,入睡困难,晨起喉中痰多,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四诊合参,中医诊为:郁证 辩证属痰热内扰型 治法:清热化痰,开郁健脾 处方:温胆汤加减,药用:半夏9g ,茯苓12g ,枳实15g ,竹茹9g , 陈皮10g郁金15g ,厚朴15g、百合15g、龙骨30g、酸枣仁30g,檀香9g ,夜交藤30g,合欢花30g,珍珠母30g,7剂,日一剂,水煎服。
2022年8月13日二诊:服药后患者喉中痰鸣减少,眼睑红赤好转,纳食好转,精神好,时心烦,可入睡,舌苔渐化,脉和缓有力,继服14剂,健脾化痰,解郁安神,巩固疗效。
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其病机不外乎“郁”,临床常用之温胆汤。范老师分析此患者因退休,情志不舒,思虑过度,脾胃运化失司,脏腑气机失调而使气、血、痰、热、湿、食内郁所致。证属痰热内阻,气机郁滞,升降失常,选用此方使痰热之邪得以清化,气机调畅,则诸症亦除。
声明:本文中中药及西药剂量及用法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学习探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使用,如有相关疾病,请咨询专业医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