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者是与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中医学上认为是妇女在分娩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又名“产后风”、“月痨”、“月中伤”。

东汉时期《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中记载:“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讲述了病痉、郁冒、大便难三者均是基于失血的病理基础而发生的。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产后诸病分为上下两部分,描述了产后恶露不尽候、产后腹中痛候、产后汗出不止候、产后风虚癫狂候等七十一个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其对产后病描述详尽,分类细致,掌握产后诸病的病因病机将有利于对于产后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良方》一书妇产兼备,对产后病有专门的描写,认为产后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或气机逆乱,可以致产后恶露不绝、腹痛等病证,并对产后病证提出了“大抵产者,以去败恶为先”的治疗总纲。
明朝时期《景岳全书·妇人规》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妇人产后病的病理机制,指出虽产后以虚证为主,但也有实证的出现,选方用药必须要辨证清晰,同时考虑产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加以照顾气血。
清代《傅青主女科·产后总论》篇强调产后病气血的亏虚是主要发病的原因,脾胃具有生化气血的功能,气血亏虚当以补脾胃为主,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故在治疗上应当以补气血、调脾胃为主。针对临床中产妇以急证为多见在具体用药方面取用平和在服法上采用频服法,以救急危之证,指出“产后先宜补血,次补气”。
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对产后病论述最详,在同类书中尤具特色。每种病因都有相应的方剂治疗,特别是对产后出现的寒热往来、乍热乍寒、寒热似疟、壮热憎寒几种寒热的病因、症状分析得细致入微,所使用的方剂也恰到好处。
清代《医学三字经》篇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陈修园集历代医家之见解,详细论述了产后诸病的证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中均有所建树。
总之,原始的中医理论体系,显示产后女性经气亏虚,气血亏虚,并多有瘀血的兼症,对产后病的治疗,需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基本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01产后身痛病
产妇在产褥期,出现关节酸楚,肢体重着、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称为“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产后身痛多是由于气血本虚弱,又有外邪的侵袭而发病,临床上多以祛风通络,养血活血治疗为主。
产后身痛病机以“正虚”为主,以“扶正补虚”为主要治疗治则,益气养血为主,辅以祛风化瘀、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01
笔者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治疗产后身痛,效果显著。

02
产后发汗:补益气血,祛风散寒

03
温针法: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补益气血,血海、地机活血化瘀止痛。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明经是多气多血,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的功效。气海、关元皆为任脉,具补虚作用,气海具有益气固摄、调畅气血的功效;
关元有健脾补虚、补肾益精、调和气血等作用。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疏通肝、脾、肾三经经气,既能健脾化湿,又能疏肝理气,还能补益肾阴、肾阳,而调和冲任,补益气血。

04
督脉熏蒸:补益气血,温补脾肾,散寒通络止痛。

02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组织残留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 14 天以上,气味、量、色、质异常,或者是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 。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产后恶露不绝多因“瘀”为主,在治疗上多采用祛瘀扶正的药物。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上多以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
01
多以生化汤加减以补益气血,活血散寒,祛瘀生新,临床上运用颇多,效果明确。

02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或中极、子宫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血海

03
耳穴压豆:子宫、卵巢、肾皮质下、肝、脾。

03
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如产后一二日内,只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是因为阴血亏虚,阳气外浮所致,二三日后,营卫自能调和,属正常生理现象。产后具有亡阴亡阴的特性,体虚切忌勿用过于峻烈的药物。
治疗上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
01
笔者老师多运用小柴胡汤类合桂枝汤类+补益气血的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04
产后缺乳
治疗上多以中药汤剂治疗
01
多以补益气血,疏肝理气,疏通乳络的治法治疗,有名方剂较多,效果卓著。
02
针灸:主取膻中、足三里、中府、云门、少泽、乳根;气血虚弱型可加合谷、膈俞、脾俞等穴位;肝气郁滞者可加太冲、期门、肝俞等。
膻中属任脉穴位,主要起疏通经络、通经下乳的作用。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有调理脾胃、增强人体一身之正气,针刺足三里穴可使气血充足,因津血同源,故气血充足才使乳汁生化有源。
中府、云门穴为手太阴肺经上穴位,针刺可起到理气通经下乳的作用。
少泽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穴位,主治乳汁缺少,针刺少泽可促进气血运行,乳汁分泌。
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可宣肺理气、通乳化瘀。
合谷、膈俞、脾俞等可调理气血,使乳汁生化有源;太冲、期门、肝俞可疏肝理气、通经下乳。

03
耳穴压豆:内分泌、乳腺、肝、胸椎、胸。

04
穴位拔罐疗法:采用背俞穴拔罐疗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后背部取穴,用闪火法快速在背部拔罐,留罐约5分钟。此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全身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

05
产后尿潴留
此病的本质是气虚不能化气行水,故而治疗上以通利小便为主,补气温阳以助膀肤之气化。
治疗上可采用
01
中药汤剂,需辨证论治
02
针灸:取穴三阴交、中极、气海、天枢、关元、足三里等,同时用回旋灸,穴用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补益气血。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明经是多气多血,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的功效。
气海、关元皆为任脉,具补虚作用,气海具有益气固摄、调畅气血的功效;
关元有健脾补虚、补肾益精、调和气血等作用。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疏通肝、脾、肾三经经气,既能健脾化湿,又能疏肝理气,还能补益肾阴、肾阳,而调和冲任,补益气血。

联系电话
总院区:
联系电话:
0530-5321368(病房)
0530-5321225(护士站)
医助小关:19861697230(微信同)
就诊地址:
菏泽市丹阳路1036号
菏泽市中医医院
门诊:
西2楼妇科门诊
妇科病房:
南7楼妇科病房
大学路院区:
联系电话:
0530---7322269(门诊)
0530-7322271(病房)
就诊地址:
鲁西新区文化路与大学路西228米
菏泽市中医医院大学路院区
门诊:
门诊楼2楼妇科门诊
妇科病房:
3号楼3楼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医助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室简介
菏泽市中医医院妇科是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菏泽市中医药重点专科,菏泽市医学重点学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重点科室,多次被医院授予“先进科室”荣誉称号。现有医护人员33人,高级职称6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学科建设完整,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在历代同仁的努力下,学科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科室设置
目前病房开放床位40张,日间病床10张。门诊设有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中医妇科门诊共3个诊室,设有门诊手术室、宫腔镜检查室、宫颈病变诊疗室、盆底康复治疗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
诊疗范围及科室优势
●手术治疗以宫腹腔镜微创治疗为特色,拥有多套进口腹腔镜系统及宫腔检查镜、等离子电切治疗镜、IBS一体化宫腔镜刨削系统和HEOS冷刀治疗系统,目前宫腔镜的检查和治疗在全市已处于领先水平。
●开展经腹及腹腔镜下各类妇科良恶性疾病手术,如: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相关手术及子宫和附件恶性肿瘤相关手术。
●开展宫腔镜下各类通过宫腔镜诊断及治疗的手术,如:宫腔镜下宫腔异物取出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纵隔切除术、流产残留胚物切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及宫腔镜检查术等。
结合患者病情,针对各类妇科良恶性疾病可进行各类传统开腹手术、阴式手术及针对患者宫颈病变的LEEP及冷刀锥切术等。
●科室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月经病、盆腔炎、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胎动不安、良性妇科肿瘤、乳腺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科室开展“中医日间病房”,极大方便了患者看病就医。
●盆底康复中心:是菏泽市较早开展盆底康复治疗的医院之一,科室目前拥有多台高端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盆底磁刺激仪。
●近期引进了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射频治疗等先进设备,做到精确评估,融入产后骨盆矫正技术、盆底筋膜手法技术及Waff运动康复技术,为女性孕期及产后各阶段,提供科学规范的个体化康复治疗。
科室地址

菏泽市丹阳路菏泽市中医医院
2楼妇科门诊

供稿:秦见君
审核:秦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