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脊通督法
操作方法:脊椎触诊结合全脊柱X光片,分析出全脊柱的力学特点及脊椎错位情况,对脊柱(颈胸腰椎)进行手法正脊治疗,使脊椎正、督脉通、病自除。
主要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关节紊乱等脊源性疾病。
临床疗效:此法在科学地判断脊椎错位的具体位置及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法治疗,并对全脊柱进行力学把握,点面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经临床观察,本方法简便易行,患者乐于接受,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督灸
药物组成:艾绒、生姜、细辛、白芥子、甘遂、附子、元胡、麝香等。
操作方法:先将督灸粉均匀撒于督脉上,再铺上桑皮纸和姜泥,在撒上艾绒点燃后就可以开始艾灸了,这个过程一般是在2个小时左右。
功效:温阳散寒,通痹止痛。
主要适应症: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虚寒性腰背痛。
临床效果:督脉主一身之阳,通过在督脉上面用艾绒和药物共同作用于一身之阳的督脉,从而起到益肾通督,温阳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督灸具有安全无副作用。对于一切寒性疾病,月子病,阳虚等体制都适合。
3.平衡罐疗法
操作方法:于患者背部膀胱经、督脉进行闪罐、走罐、留罐。
主要适应症:脊源性疾病特别是脊柱侧弯者。
临床疗效:本方法对改善脊柱两侧力学平衡效果较好,起到活血舒筋、祛瘀调衡的效果。
4. 刮痧诊治法。
操作方法:患者暴露脊背,沿督脉及膀胱经刮痧至出痧,用力要均匀,观察脊柱是否侧弯、是否有棘突偏歪、棘间隙是否异常、痧点的分布、色泽、大小、判断病变的位置、及病变程度,诊断脊源性疾病。
主要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源性疾病。
临床疗效:此为脊源性疾病 的一种简便易操作的诊断和治疗合一的方法,诊断吻合率较高,能正确指导手法整脊治疗。
5.中药热疗调曲垫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白芥子、莱菔子、菟丝子各60克,磁豆(耳穴压豆用的)100克,生盐1000克上药混合,于锅内热炒,至生盐变黄色为止,装入布袋(布袋高度根据患者的颈腰椎曲度而定),垫入颈椎、腰椎下方。
主要适应症:颈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弧度变小的颈腰椎病。
临床疗效:此具有药物、热疗、磁疗和生物力学的调节作用,对改善颈腰椎生理曲度有很好的疗效。
6.神经触激术
操作方法:将普通针刀的刃部消磨圆钝,按针刀刺入方法触及到要刺激的神经干,使之有串麻感或抽动感,一般2-3次即可。
主要适应症:颈腰椎病引起的上下肢疼痛、麻木、发凉和肌肉萎缩。
临床疗效:此法是对针灸推拿的替代疗法,刺激作用较强,可以较快改变神经受损症状。 |